李师中(1013-1078)字诚之,楚丘(今山东曹县)人,徙居郓(今山东郓城),宋代词人。《宋史》、《东都事略》有传。著有《珠溪诗集》,词存《菩萨蛮》一首。
菩萨蛮·子规啼破城楼月
宋代:李师中
子规啼破城楼月,画船晓载笙歌发。两岸荔枝红,万家烟雨中。
佳人相对泣,泪下罗衣湿。从此信音稀,岭南无雁飞。
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
宋代:李师中
我在灕江上,君行瘴海浔。
因劳南去梦,暂望北归心。
别后年华改,新来雨露深。
凭栏望书信,一字抵千金。
递中得先之兄书取邕钦宜柳归约十二月到此年
宋代:李师中
远宦良多感,新来更可悲。
春随斗柄动,人自海边归。
仆马疲劳甚,郊原雨水时。
经旬不得信,凭槛又吟诗。
过严关有感
宋代:李师中
大抵孤忠报国难,古今共是一长叹。
玉关还路春无绿,定远归来鬓已斑。
过严关有感
宋代:李师中
四年岭外得生还,自顾无功但愧颜。
欲识群恩至深处,严关便是玉门关。
韩魏公席上为官妓贾爱卿作
宋代:李师中
愿得貔貅十万兵,犬戎巢穴一时平。
归来不用封侯印,只问君王乞爱卿。
和李明叔理定道中
宋代:李师中
幽居日日数归程,已写华严两帙经。
门外初寒江气白,岭头多雨晓痕青。
曾逢饭颗潮山笠,应载鸱夷笑井瓶。
客土相思空引望,天涯风景似新亭。
嘉佑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
宋代:李师中
镇抚四夷吾道在,可怜壮志日因循。
四年尽瘁今归去,不负斯民只负身。
嘉佑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
宋代:李师中
侵地还来开境远,贡琛上去革音初。
但无俘馘充归献,辜负君恩死有余。
嘉佑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
宋代:李师中
乞得衰身出瘴烟,一麾仍许视于蕃。
家园在望松楸近,自问如何报上恩。
嘉佑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
宋代:李师中
出岫白云犹缭绕,离群飞鸟尚呜悲。
四年人去宁无憾,况是梅花满树时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门掩苍苔柳半遮,春深庭院日初斜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夜如何其斗欲落,岁云莫矣天无晴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山如仁者静,风似圣之清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好斩佞人头上血,来弃行客酒中杯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坐据白云岩下地,仰看青镜匣中天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门无车马地无尘,只有青山是四邻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当年殿柱题名处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兜鍪不胜任,犹可冠貂蝉。
句
宋代:李师中
对面好峰横翠幕,绕城垂柳拂清涟。
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
宋代:李师中
嗟予少也贱,到老尚无功。
方寸浮名外,流外两鬓中。
对镜犹惭愧,图写若为容。
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
宋代:李师中
文命力能平水土,阿衡功亦格皇天。
形容不上麒麟阁,当日君臣任自然。
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
宋代:李师中
难逢古鉴明忠腹,长似骚人带病容。
几向清溪曾照见,万寻岩壑一青松。
留题龙隐岩
宋代:李师中
过江缘磴寻溪垠,隐然绝壁天开门。
传云此处昔龙隐,险岩凛凛犹疑存。
风云已与时变会,苔藓尚迹初潜痕。
嗟余出处不自重,过事轻发难为神。
龙隐岩
宋代:李师中
春波饱微绿,斗柄涵虚明。
方舟贯岩腹,鹅鹳相酬鸣。
仰窥穹窿顶,宛转百怪呈。
仅余鳞甲碎,不见头角狞。
下闯清冷渊,演迤万顷澄。
但同鱼鸟参,勿遣蛟龙惊。
抉苔抚奇篆,倚棹看题名。
三将标殊勋,自与山不倾。
谁与赘小筑,政恐山灵嗔。
南洞更幽绝,仙佛令峥嵘。
太虚可为室,岂复资栾楹。
乳泉助茗盌,中有冰雪清。
何须骖鸾去,此即白玉京。
鼎来不速客,抱琴忽逢迎。
爱此无弦曲。岩溜同一声。
为君洗尘耳,唤我诗魂醒。
祗恐白衣至,好句亡由成。